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就开始流行嚼食槟榔。苏轼对槟榔的热爱诉诸笔底,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词,也留下了几则佳话。苏轼在他的著作《格物粗谈》(卷上,果品)中说:“槟榔同扶留藤,及瓦垄子灰,或蛎蚌灰食,则柔滑甘美。”可见,苏轼不但嗜食槟榔,而且格物致知,记录下了青果槟榔的吃法。
800年后,张雪霖先生在创办张新发槟榔的过程中,即采用了苏轼的吃法,将蛎蚌灰制作成为卤料,加入干果槟榔中。现在的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新发槟榔制作技艺”中的制卤环节,就是对苏轼吃槟榔方法的创造性发展:“蛎壳粉乳化(蛎壳粉,兑水乳化)——化糖——制卤胚(饴糖倒入蛎壳粉乳液中,搅拌发生化学反应)——配料(香料)——熬卤——调卤——兑卤——下卤(按需盛出)”。
经过历史的沉淀,“张新发”因为其独有的历史底蕴,在2014年被认定为“湖南老字号”,也因其品牌所承载的时代印记,2016年“张新发槟榔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潭槟榔的由来张新发槟榔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刚强说,“就只有药店的学徒没有这个病,药店把槟榔智作得有点味道,发给湘潭市民,治好了瘟疫。”
经过历史的沉淀,“张新发”因为其独有的历史底蕴,2016年“张新发槟榔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深入贯彻非遗资源融入生活、服务社会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百年张新发”品牌拟于2020年9月发起 “助力创新、传承、传播 – 非遗传承人帮扶计划“,拟向数位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公益捐助帮助其在非遗产业化进程中实施的创新、传承及传播等项目。